服務熱線
0755-89765552
簡要描述:
SMT智能首件檢測儀是通過智能集成CAD坐標、BOM清單和首件PCB掃描圖,系統自動錄入測量數據,不允許人工錄入數據,杜絕人為錯漏,實現SMT生產線產品首件檢查化繁為簡,檢查效率大幅度提高,實現了高效,高質量。
E680智能首件檢測儀,是效率科技自主研發、生產的一款專門應用于SMT生產過程進行首件檢測的設備。該設備的原理是將要做首檢的PCBA通過整合BOM表、坐標及高清掃描的首件圖像自動生成檢測程序,快速準確的對元件進行檢測,并自動判定結果,生成首件報表,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及產能,同時增強品質管控的目的。它的出現旨在解決傳統首件檢測方式存在的耗用時間長、人力成本高、過程不可靠且難以追溯等難題。
E680是國內專業的一款SMT首件檢測設備,是對傳統首件檢測方式的全新變革,它可以大幅提升首件檢測效率,防止檢測過程發生錯漏,實現檢測過程可追溯,同時節省人力,降低首件檢測成本。
E680的核心包括性能穩定的品牌工控主機、高清PCBA成像模塊、精準的LCR測量模塊、先進的軟件系統以及人性化的設計布局。E680代表了業界水平,是硬件與軟件的深度整合,它是對傳統首件檢測方式的全新變革,它不僅可以針對電阻、電容、電感進行快速精準的測量,還可以對IC、二極管、三極管等有絲印的元件進行自動外觀檢查。
5.元件數量分類統計
避免漏測,檢測時系統會實時顯示已測和未測的元器件數量,如果有漏測,一眼就可以看出。
序號 | 項目 | 技術參數 |
1 | 檢測的電路板 | SMT爐前電路板(錫膏板、膠紙板、紅膠板)。 |
2 | 檢測方法 |
空貼位置自動篩選。
電阻、電容、電感類使用LCR電橋測量,自動判定。
其它如IC、三極管等使用自動光學字符檢查。
DCT功能測試二極管極性,分方向點亮LED。
自動生成首件檢測報表。
平均檢測速度3秒/元件。
|
3 | 掃描儀 |
專業高清線性CCD掃描儀。
清晰度最高600DPI~2400DPI。
平均掃描速度30秒/PCS,視PCBA大小不同。
|
4 | 光源 | 專業工業級光源(白光) |
5 | LCR電橋 |
測試頻率:20Hz~300KHz
基本精度:0.05%
測量范圍
電容:0.1pF~999.999MF
電阻:0.01mΩ~99.9999MΩ
電感:0.01nH~9999.99H
測試軟件自動控制選擇測量檔位及參數。
|
6 | 編程模式 |
快速導入BOM表及XY坐標,并與掃描圖形匹配。
自動從物料描述提取元件規格信息。
支持雙面坐標導入,選一面進行檢測。
自動識別和標記空貼位置。
光學字符檢測類拉框截取。
|
7 | 檢測覆蓋類型 |
數據類:BOM用量錯、位置重復、XY坐標漏定義、多定義
電路板:多貼、缺件、錯件、反向、側翻、偏移、旋轉等
|
8 | 制程管控 |
全程記錄測試數據,可輸出PDF等格式報表
可在后期還原測試場景,提供追溯依據
|
9 | 服務器模式 | 采用中心數據庫,可將多臺FAI數據集中統一管理 |
10 | 檢查結果顯示 | 23英寸液晶顯示器,OK/NG聲光提示。 |
11 | PCB尺寸范圍 | 最大420mm x 300mm,定制機600mm x 420mm |
12 | PCB上下凈高 | PCB上面:30mm PCB下面:50mm |
13 | 電源 | AC220V 50/60Hz 小于1.5KVA |
14 | 設備重量 | 約200KG |
15 | 外形尺寸 | 1030mm x 850mm x 1150mm (W*D*H) |
16 | 環境溫度 | 10~35℃ |
17 | 環境濕度 | 35~80%(無結露) |
18 | 設備安規 | 符合CE安全標準 |
注:以上參數僅供參考,若有變更,恕不另行通知,效率科技擁有其最終解釋權。 |
|
節約人力 傳統的SMT首件檢測,通常需要兩個操作員,使用首件檢測儀,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勝任。 |
防止錯漏
自動比對測量值與標準值,實時顯示未測、PASS、NG元件數量及元件總數,避免人工記錄錯誤和漏判。
|
可追溯性強
自動生成首件檢測報告,并可還原檢測場景,便于質量監控、追溯。
|
自動報表 檢測完畢,可自動生成檢測報告。報告真實反應測試過程,并可以存檔,或發給客戶。 |
系統對接 可與MES系統進行對接。自帶MES接口,無縫對接各種MES系統。 |
高度智能 自動獲取測試值、自動調節檔位、智能分析元件標準值與誤差并自動判斷測試結果。 |
人性化設計 快速定位待測元件、高倍放大圖像、易于判斷方向。 |
操作簡單 系統界面友好,自動讀值,自動判定,有提示音,操作員當天即可學會,3天內能熟練操作。 |
保護客戶投資
產品不定期升級,提升產品新能和功能,保護客戶投資。
|
一、傳統SMT首件檢測作業方式弊端
關于SMT首件目前作業的弊端,在SMT行業中其實都是眾所周知的。大致可歸納如下:
1. 耗費人力成本:1PCS的首件檢測往往需要2-3人來完成。
2. 耗費時間成本:數據測試往往需要耗費幾個小時的時間。
3. 耗費設備成本:首件未檢測完成,設備往往需要等待,無法全面體現價值。
4. 無法把握品質:人工檢測的弊端也就是人工工作的品質不可控性。
5. 員工培養成本:人工檢測從新員工到熟練工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磨練。
6. 管理管控:無論人員,還是各種首件報告,圖紙,BOM的歸檔管理管控都沒有一個較好的處理。工作繁瑣,易出錯,很難追溯。
序號 | 傳統方式做首檢 | 使用E680做首檢 |
1 | 兩人完成檢測 | 一人完成檢測 |
2 | 采用萬用表進行測量 | 使用更加精準的LCR電橋進行測量 |
3 | 檢測速度慢 | 檢測速度快 |
4 | 檢測內容不全面 | 檢測內容包括資料、電性及外觀等 |
5 | 容易發生漏檢情況 | 徹底杜絕漏檢情況 |
6 | 人工誤判風險高 | 自動判定快速準確 |
7 | 部分元件需要借助放大鏡 | 高清放大圖片同步顯示 |
8 | 人工報表 | 自動生成報表,可導出PDF文檔 |
9 | 無法還原檢測場景 | 可還原檢測場景,追溯性強 |
10 | 客戶審核可能失敗 | 輕松通過客戶審核,留下良好印象 |
檢測速度對比 | ||||
序號 | 點數 | 傳統方式(分) | smt首件檢測儀(分) | 節省時間(分) |
1 | 100 | 20 | 10 | 10 |
2 | 200 | 50~60 | 15~20 | 35 |
3 | 500 | 120~150 | 40~45 | 80 |
4 | 800 | 240~300 | 70~80 | 170 |
5 | 1000 | 360~400 | 90~110 | 270 |
檢測過程對比 | ||
項目 | 傳統方式 | 效率SMT首件檢測儀 |
1 | 人工查找位號 | 自動定位 |
2 | 人工讀取標準值、誤差范圍,并換算對比 | 自動讀取、換算和對比 |
3 | 手工記錄實測值 | 自動記錄實測值、測試人、測試時間 |
4 | 手動換檔 | 自動換檔 |
5 | 使用放大鏡檢查絲印正確性,并與位號圖比對方向 | 提供高清放大圖形直接觀看,同時可建立元件庫,通過樣圖進行對比 |
6 | 空貼位置需要通過位號圖反查PCBA,人工定位檢查 | 軟件自動識別空貼位置并自動定位 |
7 | 難以驗證資料正確性 | 自動驗證BOM表及CAD數據正確性 |
8 | 可能發生漏測現象 | 完全杜絕漏測情況 |
9 | 人工誤判風險高 | 設備自動對比,智能提示 |
10 | 手工填寫報表 | 自動生成報表 |
11 | 沒有樣板圖像 | 保留樣板高清圖像 |
12 | 檢測速度慢 | 檢測速度快 |
系統功能特點:
1,高度智能,無需特殊編程,測試準備時間短;
2,快速定位待測元件并可放大縮小,便于判斷元件方向;
3,自動獲取測試儀器的測試數值、自動變換測試儀器檔位;
4,自動判斷測試結果;
5,實時顯示未測、PASS、NG元件數量及元件總數,杜絕漏測;
6,可輸出完整的檢查報告,便于追溯.
三、效率科技SMT首件檢測儀系統優勢:
1,操作簡單:普通員工僅需很短時間的培訓即可使用;
2,節能增效:實例證明一人使用FAI系統工作能比傳統方式兩至三人工作的效率提高50%以上;
3,杜絕漏測:實時顯示未測、PASS、NG元件數量及元件總數,杜絕漏測;
4,高度智能:自動獲取測試值、自動調節檔位、智能分析元件標準值與誤差并自動判斷測試結果;
5,人性化設計:快速定位待測元件、高倍放大圖像、易于判斷方向;
6,便于追溯:可輸出完整的檢查報告,便于質量監控、追溯。
序號 | 名稱 | 規格型號 | 數量 |
1 | 設備主體 | 外殼、機械、電子、安全等結構部件 | 1套 |
2 | 掃描儀 |
線性CCD掃描(600-2400dpi) 臺灣品牌(特殊定制型號) |
1套 |
3 | LCR電橋 | XL7830 主機 測試頻率 20HZ-300KHZ | 1臺 |
說明書(光碟) | 1本 | ||
測試報告 | 1份 | ||
保險絲 | 2只 | ||
4 | 工控計算機 |
CPU:I5 9400 2.9GHz 6核4線程 主板:GA-H310M-S2P 內存:金士頓DDR4 2666 16G 硬盤:金士頓 120G 固態硬盤+;希捷1TB 機械硬盤 電源:航嘉服務器電源500W 顯示器:DELL E2420H 24寸 |
1套 |
5 | 控制、操作軟件 | 效率SMT首件檢測軟件(ES-FAI) | 1套 |
6 | 隨機附送工具 | 便攜式10倍放大鏡 | 1個 |
四端LCR測試夾 | 1個 | ||
防靜電臺墊 | 1張 | ||
測試頭 | 2個 | ||
測試轉盤 | 1個 | ||
設備操作手冊 | 1本 |